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提到了“梦想”号,点赞“‘梦想’号探秘大洋”。
“梦想”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该船最大钻深11000米,是全球钻探能力最强、科学实验功能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综合运维成本最低的钻探船。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一研究所、第七一一研究所、第七〇四研究所、第七一〇研究所等数十家成员单位也参与了“梦想”号研制。
1月5日,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梦想”号总设计师张海彬,揭开了“梦想”起航背后的故事。
“梦想”号实际上表达了什么想法?
张海彬:这个名字实际上承载了我们中国地球科学家的一个期盼,相当于也是实现我们中国科学家对深海深地探索研究的一个梦想。
2019年春,“梦想”号获得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随后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进入到哪个阶段的时候,真正的难就来了?
张海彬:我觉得最难的阶段还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实际上就是我们很多的一些方案的落地,一些创新性的想法,都是在这个阶段萌发的。
作为一个船舶设计师,心目中的梦想是什么?想做出一个什么样的船?目标是什么?
张海彬:我的梦想就是为我们科学家研发一艘用得起、用得好的大洋钻探船。我们这个船概括来讲的话,就是“三高一低”。“高”的话,就是我们这个船舶的平台,本身的综合性能最高,我们的钻探作业系统的钻探作业能力最高,我们的船载试验能力最高。“低”的话,就是我们整个船舶运营的成本要最低,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全球的科学家更愿意来用这艘船。
船大,意味着成本很可能变高,因此需要先把船舶个头弄小,但个头小也意味着设计难度增大。
张海彬:我们要在这么小的船型尺度的限制条件下实现更多功能,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怎么以小吨位来实现多功能?包括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我们总结下来,相当于要实现四种作业模式,这是在以往的国外船型中所没有的。 没资料、没例证,敢往前走吗?
张海彬:我们必须硬着头皮往前走,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对这艘船的一个期盼。
秉承“小吨位、多功能、模块化”的设计建造理念,“梦想”号突破了十大类五十余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同船融合设计的难题,实现了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和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知道自己设计的船入列时,当时心里什么想法?
张海彬:这十年来我们研发设计和建造团队在整个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在那一刻,觉得我们的所有辛苦都变得非常有意义,我们中国人完全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大洋钻探船终于梦想成真。
| 来 源:央视网
| 责 编:钱 平
| 校 对:高红梅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