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集中报道中国船舶

发布时间:2023-05-04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国资小新在重要版面、栏目、节目推送中,聚焦关注中国船舶集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特色做法、自主创新铸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以及中国船舶集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国之重器”坚守拼搏的奋斗模样。

  主题教育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2023年5月1日头版刊发《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文中提到:

  学习领会靠前一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党委(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迅速传达、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刻理解核心要义。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重点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

  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聚焦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扛起主体责任,提高政治站位,部署在前、精心谋划,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高标准起步。

  学习领会靠前一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党委(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迅速传达、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刻理解核心要义。

  谋划部署一体推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党的二十大对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分解为7个方面61项重点任务清单,每周将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部各部门、基层单位、巡回指导组4个层面。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实施主题教育重点任务分解情况大表,细化部署主题教育第一批8个方面39项重点工作,做到一盘棋谋划、一表式推进、一体化落实。

  指导考核同步发力。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把主题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巡回指导组培训会议,明确巡回指导5项工作要求、6项工作职责、9项重点任务,及时推进部署重点工作。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主题教育中,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国有企业不仅要,而且一定要办好,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读书班上,学员紧密结合主责主业展开讨论。

  常学常新,加强理论修养。中国电科总结提炼“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头雁带头学”三学法,推动全系统各级党组织用好权威学习材料,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围绕“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学习研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习课堂”,落实“读书班+专题研讨”学习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以讲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干。

  知行合一,主动担当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公司实际列出若干专题,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研讨,交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和体会,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深化国企改革、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自主研制等主题,开展“学创新理论、解发展难题”专项行动,引领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找问题、深学理论找方法,打造学用理论闭环链条。国家开发银行把加强理论学习同落实金融工作“三项任务”结合起来,围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能力本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改革政治担当,深化开行改革”开展研讨。

  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化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带着问题找答案。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运用实地走访、开展座谈、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控参股机构、直管企业、业务合作伙伴、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定点帮扶县等开展调研。中国进出口银行创新调研方式,提出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共同富裕等,确定14个调研课题,由总行党委成员带队深入基层、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

  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目标抓落实。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紧紧锚定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奋斗目标,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正在开展的“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融合推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策划开展“察实情、出实招”“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三个专项行动,理清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着力解决好供电服务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国工商银行深入开展党的建设“增强功能年”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采取“党建+金融服务”“党建+重大任务”等模式,激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

  新华社2023年4月30日发布《凝心铸魂 锐意进取——中管企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文中提到:

  中国船舶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工举办专题读书班,原原本本学,一篇一篇读,逐字逐句悟,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管企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聚焦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船舶集团举办专题读书班,原原本本学,一篇一篇读,逐字逐句悟,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航发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组织保障,设立专项工作组、巡回指导组等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工作安排,将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努力在能源安全、清洁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三峡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分专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和能源电力行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深学细悟、把握精髓,不断夯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电子突出实践导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课题,精心制定调研计划,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努力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把准、把对策提实,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中国一汽、中国一重、哈电集团、鞍钢集团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斗争精神、突出实践要求、突出学习成效,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答案、找方法,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中远海运、中国东航、中国中化直面突出问题,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把握发展机遇、克服困难挑战,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五矿、中建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开展攻坚活动助力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招商局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压实责任,把主题教育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进一步强化统筹安排,细化部署督导,有效推进理论学习,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确保主题教育见实效。

  劳动楷模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专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杨申申。

  人民日报

  1.6米内径的大“玻璃球”内,坐着3名驾驶员,当他们在1500米深的水下航行时,就可以360度环视整个操作视野——这是新一代的“全通透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研究员杨申申在电脑上展示了科技感十足的概念图,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制造出模拟球,2025年将投入使用、搭载着科学家潜入深海。

  “2020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我们到了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创新是无限的。下一步,就是将多年来攻克的深潜技术向水利水电类潜水器、观光类潜水器和打捞作业类潜水器等各个应用领域拓展。”杨申申目前正组织技术团队攻关的“全通透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代表着下一代潜水器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新材料、新方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概念的载人潜水器也应运而生。”杨申申说。

  1981年出生的杨申申,是“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3台大国重器的重要研发成员。从2005年大学毕业至今,18年间,他一直和潜水器打交道,是一名资深的深海科技工作者。2009年,“蛟龙”号开始海试的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逐步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面对当时较为薄弱的技术基础,他刻苦钻研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关键技术,一次次不断尝试,有时调整方案从头再来。到2017年“深海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照明技术、推进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助力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2020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母船遭遇了多个台风。担任海试现场临时党委副书记的杨申申带领临时党委成员,群策群力排除了故障,为下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争取了时间。

  眼下,国内首次运用有机玻璃制作载人球的大深度“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正面临着总体设计、计算方法、加工工艺等技术难题,成为杨申申和同事们面对的全新挑战。杨申申介绍,目前技术团队正在对技术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

  从我国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一代代载人潜水器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我的梦想在深海。”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说,自己的科研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也将为之奋斗一生。
  新华社

  “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我们探索海洋的技术追求没有尽头。”在我国最新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开展常规化运营后,杨申申全身心扑在下一代潜水器的研发上。

  “之前的载人潜水器,只能通过很小的观察窗口向外看,这次要实现360度视野全通透,创新使用有机玻璃,值得期待。”日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杨申申向记者“剧透”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未来科学家、考古学者和普通游客,都有可能实现“说走就走”的海底之旅。 

  2005年硕士毕业后,杨申申就加入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团队中。

  “记得第一次面对大海时,我既紧张又害怕。”杨申申说。这位在内陆长大的“80后”,怎么也想不到,深海,会成为自己毕生逐梦的舞台。

  多年来的潜心钻研,他不仅成为有“大国重器”之称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核心研发成员之一,并且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凭海临风,杨申申足迹遍及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在“蛟龙”号下潜7062米、“深海勇士”号下潜4534米、“奋斗者”号下潜10909米的历史性时刻,他都在试验现场。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当时,杨申申担任海试期间临时党委副书记,顶风冒雨工作到凌晨,为“奋斗者”号顺利完成多次万米深潜提供坚实保障。

  在技术创新方面,他孜孜以求。在“奋斗者”号的研制中,他带领设计团队攻克了“大容量深海能源系统”“低噪高效推进系统”“集成控制液压系统”“自动定位和快速隔离的接地检测系统”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或部件国产化。

  让杨申申记忆深刻的是“深海勇士”号电池的攻关经历。面对银锌电池带来的使用成本高、下潜频次少的难题,他和团队决定研发锂电池技术。“我们在调试时,锂电池性能不够成熟,发生了故障。据了解,国外在试验中也出现类似情况。我们一度非常犹豫,考虑是否更换稳妥的技术方案。”杨申申说,后来他和团队立志挑战新技术,通过进一步优化方案,最终获得成功。锂电池组的应用,使“深海勇士”号实现年下潜频次近100次。

  “一轮明月遮乡愁,双舟百军战马沟,创新探索齐奋斗,万米深渊任我游。”在艰苦攻关、远航深潜之余,杨申申会在朋友圈写写诗,抒发心中所感,“这算是一种调节心态的方式吧。”他笑道。

  然而,杨申申以苦为乐,觉得自己很幸运。

  “个人的奋斗能与行业、国家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杨申申说。


  光明日报

  “一轮明月遮乡愁,双舟百军战马沟,创新探索齐奋斗,万米深渊任我游。”这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杨申申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小诗。“在我心中,大海是有深度的,但创新探索的精神永无止境。”他笑着说。
  2005年硕士毕业后,朝气蓬勃的杨申申来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很快就和深潜项目结缘,“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大海会成为自己今后追梦的舞台”。
  作为“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蛟龙”号3台“大国重器”的核心研发成员,杨申申现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承担“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等重大课题近10项,在我国第一次进行大深度潜水器下水的现场,在“蛟龙”号下潜7062米、“深海勇士”号下潜4534米、“奋斗者”号下潜10909米的历史性时刻,都有他攻坚克难的身影。
  不仅如此,杨申申还先后20多次带领队伍奔赴海上开展试验工作,足迹遍及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他总说:“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始终牢记责任和使命,中国深海装备的应用领域是无限的,我希望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为我国深海装备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当时,杨申申担任海试现场临时党委副书记,他带领海试队员披荆斩棘,克服恶劣天气造成的困难,到达作业海区后立刻开展试验,经常顶风冒雨工作到凌晨。
  多年来,杨申申投身深海载人装备系列“大国重器”研发,面对较为薄弱的技术基础,刻苦钻研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照明技术、推进技术、绝缘检测与隔离技术、水密接插件技术等。
  “磨砺始得育成,笃行方能致远。”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他从不气馁,调整方案从头再来,最终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并成功应用到“大国重器”中,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为我国实现深海装备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作出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奋斗者”号的研制过程中,他带领设计团队攻克了“大容量深海能源系统”“低噪高效推进系统”“集成控制液压系统”“自动定位和快速隔离的接地检测系统”等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或部件的国产化。
  “对科研人员而言,研发过程既是求索、验证、丰富知识和见解的过程,更是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的过程。”杨申申说。
  如今的杨申申,正把全部身心投在下一代潜水器的研发上,他说:“今后我愿意进一步秉承科研工作者创新为国的初衷,深刻领会每个科研工作者所担负的国家科技发展之重任,在深海中勇敢追梦。”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荣誉是对我们此前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今后将继续立足岗位,执着追求,把中国的深潜事业做到全球领先。”杨申申说。荣获202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18年逐梦深海、为国筑盾的他而言,就像深潜任务创下的又一个新纪录。

  作为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核心成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主任、研究员,杨申申先后参与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设计工作。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发,标记着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一名80后科技工作者的成长。 

  马里亚纳海沟,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第一次把3名中国人送达地球的“第四极”。“一轮明月遮乡愁,双舟百军战马沟。创新探索齐奋斗,万米深渊任我游。”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潜科考任务期间,杨申申写下一首小诗。

  “奋斗者”号是杨申申参与研发、试验的第三台载人深潜器。从2012年7062米级“蛟龙”号问世,到2017年4534米级“深海勇士”号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再到2020年“奋斗者”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8年间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不断突破难关、刷新纪录,一代代深潜人攻关不停步,海洋科技实现自主自强。

  18年来,杨申申一直在和潜水器打交道,“‘蛟龙号’属于国家重大专项,刚参加工作就能够参与,把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国家重器领域结合在一起,非常幸运”。

  “蛟龙号”是中国首台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立项之初,曾研制过的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可借鉴的方案很少,更缺乏对深海认知的经验,从600米到7000米,是巨大的技术跨越。

  数不清的实验后,2009年,“蛟龙号”开始漫长的4年海试。“作为一个致力于深海装备的中国技术人员,我们有义务实现中国深海装备的长远发展、快速发展”。

  带着这种使命感,杨申申和团队成员克服了晕船、复杂的海况等诸多不利因素,面对海水对甚高频通讯的影响造成的海面通讯难题,一次次设计全新的通讯天线方案,在海上试验中背着天线进行通讯测试。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7062米,创造了世界载人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作业深度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

  “第一个‘蛟龙号’解决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潜水器就是要解决国产化的问题。虽然深度从7000米降到4500米,但整个研发难度其实大大增加了,它要求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这个过程非常艰难。”经历“蛟龙号”海试的磨练,杨申申成为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的副总工程师。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负责人,杨申申和团队反复论证,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实验。历经8年持续艰苦攻关,“深海勇士”号实现了10大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把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至95%,在国际上引领了载人潜水器的发展趋势。

  “我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第一句就是严谨求实,这种下海装备来不得半点马虎”。杨申申说。

  “深海勇士”号成功后,载人深潜团队又登上“奋斗者”号向万米海底进发。“奋斗者”号历经5年技术攻关研制而成,其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是世界上作业能力最强、海底作业时间最长、载员人数最多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面对万米的深度,全世界深海技术的制高点,大量新的技术难点层出不穷。作为中国深潜团队的核心成员,杨申申带领设计团队攻克了能源系统、推进系统、液压系统、接地检测系统等方面的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多项关键材料、部件的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关,到设计,再到试验,一气呵成,展现了中国载人深潜团队的智慧和战斗力。

  杨申申曾数十次带领队伍奔赴海上开展试验。忙碌工作之余,杨申申喜欢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小确幸”时刻,不同纬度的海景成为他微信朋友圈里的日常。“奋斗者”号海试期间,有一天,杨申申在同一地点拍下了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里,天刚蒙蒙亮,迎着朝霞,下潜任务紧锣密鼓进行;另一张则是晚霞西沉,潜水器回收到船上。当天作业时长达17个小时。

  在我国第一次援潜救生装备实艇对接演习的现场,在我国第一次进行大深度潜水器下水的现场,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突破极限深度的现场,都有杨申申攻坚克难的拼搏身影。如今,他已从助理工程师晋升为研究员,从初出茅庐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凭借“奋斗者”号,目前已有32人、25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中国成为世界上万米下潜次数和人数最多的国家。“万米技术上,我们可以站在世界最前沿,非常令人自豪。但坐底万米深海并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解锁深海的新钥匙。只有认识海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海洋。”在杨申申看来,地球上海洋深度是有限的,但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障深海安全的技术发展永无止境,“中国载人深潜团队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国际上引领技术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大国重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5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23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央视频、云听等平台播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邮轮项目总体设计师陈刚和“国信1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团队参与节目。

  国资小新

  国资小新5月1日发布主题视频《劳动者,向光而行!》,中国船舶集团在列。


△江南造船画面


△广船国际画面





| 来   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国资小新
| 责   编:王   琦
| 校   对:方   浩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