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共分为19篇,明确提出,开展蛟龙探海二期、雪龙探极二期建设,开展深海运维保障船和装备试验船、重型破冰船等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推进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推动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
纲要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其中,在深海和极地探测领域,开展深海运维保障和装备试验船、极地立体观监测平台和重型破冰船研制等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开展蛟龙探海二期、雪龙探极二期建设。
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章,纲要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特别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邮轮、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
纲要提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纲要在第九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用一个独立章节阐述“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
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
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并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中明确提出,推动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纲要提出,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经济安全保障工程,开展南海等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纲要提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船舶污染治理等工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完善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
纲要还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空天、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推进武器装备市场准入、空中交通管理等改革。
来 源:新华社/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