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国水面舰船水动力领域知名专家,主持并参与了我国现役数十艘水面战斗舰艇的研制工作。在长达30年的舰船装备研制工作中,她不畏艰难,突破创新,多项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海军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就是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一所研究员姜治芳。
在辽宁舰研制过程中,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姜治芳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船体与装置系统副总设计师,在辽宁舰研制过程中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1990年姜治芳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我国“战舰摇篮”——七〇一所工作。她主动承担了大量工作任务,常年坚守在配建配试一线。遇到技术问题,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攻关,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从“没见过”到“做出来”,姜治芳对辽宁舰的研制过程记忆犹新。
辽宁舰研制面临原舰主船体基本固化、系统设备损毁等困难,需要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没有设计经验、设计规范和设计资料,姜治芳承担起了辽宁舰的船型勘验、测绘和解读工作。她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思路,通过对现场测绘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形成多个技术方案,再通过对各方案航行性能的计算、试验不断优选和聚焦,生成了最终的方案,确保辽宁舰后续研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姜治芳开创性地解决了航母航行性能的预报与评估问题,建立了我国航母航行性能设计体系。
某特性对舰载机的安全起降尤为重要,在辽宁舰研制之初,某特性研究在我国几乎还属空白,也没有原舰的相关资料,如何正确获取、评估某特性是迫切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姜治芳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5年的技术攻关之路。团队立足国内技术力量,研制出我国首套某实船测试系统,系统性地解决了该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实现辽宁舰舰载机成功起降的重大目标提供了安全保障。
“船交出去的时候,心情很激动——我们国家的百年航母梦,终于圆了!”姜治芳说。
在山东舰研制过程中,开创先例
姜治芳是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总体副总设计师。为了按时为该舰提供性能优良的新型螺旋桨,七〇一所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姜治芳任课题负责人。
在攻关过程中,她提出将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思想应用到自行设计中,分析并提出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攻关计划,分阶段逐个解决技术难题。
课题组在各个阶段都进行了多个方案的理论设计,并对多个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较优化的方案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观察和试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终于成功完成山东舰新型螺旋桨的设计工作。
姜治芳还带领团队开展了山东舰型线的优化设计工作。虽然当时团队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也有上百条船舶型线设计的经验,但是对几万吨排水量的山东舰进行型线自主设计,在我国尚属首次,遇到的实际困难很多。团队采用新技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反复迭代,从30多个基本船型方案中选出几个较优方案,再经过模型试验评价,形成了最优装舰方案。
在此过程中,仿真优化工作量巨大,即便使用了当时最好的计算机工作站,也不间断地持续了几个月。“通过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我们完全形成了自主设计的能力。”姜治芳说。
成功背后的艰辛,一起战斗过的人最清楚。由于经常在北京对某重要项目及技术完成评审后就飞到大连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姜治芳被大家笑称是“空中飞人”;频频参加海试,一去就是很长时间,同事说她“四海为家”。
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年轻人
作为七〇一所船型及性能学科带头人,姜治芳带领学科团队开展了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增强了我国海军舰船在新船型、新型推进器开发和水动力性能优化等领域的技术储备。
姜治芳非常注重水面舰船水动力学的发展,连续四届担任七〇一所船型及性能学科带头人。她认真规划学科发展,带领团队制定学科发展体系和论证报告,提升学科创新能力。
她大胆起用年轻同志,培养了一批科研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技术骨干。
30年耕耘,姜治芳已成为舰船水动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日前,她荣获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面对诸多光环,姜治芳很淡然。她说:“我周围,大家都做着同样的工作,相互看都觉得很平凡。平时也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外面的事情。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我们研制的产品交付了、用上了,那种心情,就像看到孩子成长一样。我们的文化就是舰船报国。”
工作忙,陪家人的时间自然就少。她说,不管是技术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都能够克服。
来 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