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邮轮开启“双轮戏珠”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2-08-08

  大型邮轮

  8月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这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在开启“双轮戏珠”新时代的同时,向大型邮轮批量化、系列化建造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中国船舶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金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司长徐春荣,美国嘉年华集团中国区主席陈然峰,中国船舶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伟,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贾海英,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盛纪纲,以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浦东海关和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区等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工仪式。

  杨金成指出,大型邮轮是高度集成化的“巨系统工程”,是国家工业、科技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设计建造大型邮轮、发展邮轮产业,是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是建设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邮轮产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先后两次见证中国船舶集团与相关合作伙伴邮轮合作协议的签订,给予我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杨金成表示,将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开工建造为契机,在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精诚合作,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和管理,着力优化邮轮产业生态,全力推动国产邮轮建造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我国邮轮产业和世界邮轮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田玉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支持中国船舶集团建设世界一流的造船集团,推动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建造。希望中国船舶集团发挥好龙头和主体作用,加强国内外企业合作协作,严格把控建造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提升大型邮轮工程总装建造与配套产业链水平,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下,吸引全球邮轮创新人才和资源,打造世界级邮轮产业集群。

  大型邮轮与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被誉为造船领域的“皇冠上的明珠”,而大型邮轮也是中国造船业至今尚未摘取的最后一颗“明珠”。大型邮轮代表一个国家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全力推进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是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

  更大、更绿色。今天开工建造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同型首制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相比于首制船,总吨位增加了0.67万吨,总长加长了17.4米,客房数量增加了19间;新增了2套脱硫塔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顶部的烟囱造型从“丸子头”改为“大背头”;配置了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区域。

  有经验、更有信心。为了实施和推进国产大型邮轮工程,外高桥造船在中国船舶集团领导下,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完成了一批大型邮轮船厂适应性改造工程。特别是打造了薄板生产智能车间,实现了产线智能化管控,不仅提升了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还构建了邮轮产品系列化建造能力。

  外高桥造船还开发并运用新一代造船管理平台SWS TIME,实现了设计、采购、现场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协同管控;通过研发一体化移动应用平台,加速协同协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外高桥造船还组织行业内优势单位开展技术集智攻关,攻克了邮轮重量控制、安全返港、动力系统、综合电网、舱室环境、振动噪声等关键设计技术。

  此外,外高桥造船还跨行业、跨地区寻源吸纳超过500家全球供应商推进邮轮设计建造任务;开创性地将陆地酒店工程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施工和管理能力引入邮轮内装工程领域,深度开展三维设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船舶行业三维软件与建筑行业BIM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

  2018年11月,我国首制国产大型邮轮建造合同正式签署。目前,首制船建造已全面进入关键的内装和系统完工调试的“深水区”,工程进展有序可控。在中国船舶集团的统筹指挥及项目合作伙伴嘉年华集团和芬坎蒂尼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继开展邮轮设计、建造、项目管理等专项攻关,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这也为外高桥造船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开创了路径,也为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奠定了基础。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相较首制船的设计建造周期被压缩了整整6个月,且船型和配置的新变化也需要外高桥造船针对安全返港设计、重量控制、防火设计等进行重新开发论证。得益于首制船建造积累的对外合作和自主创新等经验,外高桥造船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度赋能邮轮工程,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通过质量、安全、成本、周期等风险管控,全力推进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任务。

  目前,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详细设计已完成约40%,生产设计模型平衡和结构生产设计发图工作已全面启动。外高桥造船正从工艺工法创新、设备调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生产准备。



| 记   者:何宝新
| 通讯员:陆晓青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方   浩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