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企研)主办的“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首届)发布会暨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京举行。中企研首席顾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邵宁,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中企研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范斌等就制造业企业如何去产能,如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邵宁认为,在这个大背景下,今后几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两个问题,近期问题是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中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需要培育发展新一代高端制造业,而这是在外部技术来源不断减少的趋势下,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的。
邵宁表示,由于产能过剩,过度竞争,造成很多的困难行业,主要是重化工,钢铁、有色、媒体、建材、造船等等,去产能是不可避免,而去产能必然关闭一些企业,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难点。“大家觉得这个事很难做,但是我们现在也看到,类似的工作实际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企业改革时曾经做过。与那个时期相比,现在的条件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工作难度比那个时候小得多”。
邵宁进一步指出,上次的调整主要涉及国有企业,这次不但要调整国有企业,还要调整很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这些企业有可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消化掉。此外,我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以后主要问题可能是劳动力供给不足,现在再就业的环境比那时候要好。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演讲中强调了机制对国企和民企改革的重要性。他认为,所谓“机制”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员工的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过去老国企时代,企业是没有机制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员工工作没有活力,没有动力,也没有热情。虽然当时提出“破除三铁”,想创造机制,可是改革这么多年,最没有到位的还是机制。
最近国资委在推进机制方面变革,宋志平认为,对于央企来说,至少有几件事可以做,比如在管理层的机制上,可以选择股票和期权等方式激励管理者。“投资者买了你的股票,如果管理层和股票毫无关系,投资者不敢买,因为你和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既然我们选择了上市这条路,我们就应该按照上市公司的机制,按照所有权的愿望来改造我们的机制,而不要相反”。
宋志平还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宋志平表示,落实十九大精神关键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他们能够安心安业,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上一轮国企改革破除了当时的体制藩篱。今天的情况比当时好多了,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特别好,二是,经历了过去40年,改革有了经验。三是今天有了“1+N”的改革顶层设计。“企业家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改革的洪流里面来,要用企业家精神从事改革的事业,没有企业家的广泛参与,没有企业家精神来推动改革是不行的,我们要把顶层设计和首创精神结合起来”。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立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范斌指出,企业和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新时代,要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的劳动大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制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促进制造业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108项,这些优秀成果通过深入总结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多方面多角度呈现我国企业改革发展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涵盖“战略管理与发展模式创新”、“财务、法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国际化经营、生产运营与提质增效”、“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与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管理与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党建”等六个方面。(记者 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