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风商用车。
图为东风旗下神龙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
邓金龙 摄
图为东风风神焊装车间
邓金龙 摄
“双飞燕”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品牌标识。在两只“飞燕”的牵引下,东风从湖北十堰出发,经襄阳、随州到达武汉……这条绵延千余里的汽车创业道路,东风走了40多年。
“预计到2020年,东风汽车产销规模将超560万辆,新能源销量将超30万辆,核心技术和资源掌控能力显著提升。”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说,随着新蓝图的绘就,东风汽车正凭借“绿能”和“智能”的技术战略双翼翱翔在业界风口上。
科 技
1969年,当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前身)人的呐喊回荡在十堰山坳里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成长为中国汽车界的“巨无霸”。今年上半年,东风汽车销量达184.5万辆,位居行业第二。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售70万辆,同比增长7.04%,不少产品远销非洲、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傲人的成绩从何而来?东风的回答似乎有些“老套”��科技创新。不过,在竺延风看来,“老套”也没什么不好。“老套不等于过时,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一定来自于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这也是东风汽车寻求突破性发展的主攻方向。”竺延风说。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东风先后与PSA、雷诺、日产等伙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共同开发、共享知识产权;与一汽加快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车载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前瞻性技术开展研究,解决双方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与高科技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合作,努力奔跑在创新前沿。目前,东风无人驾驶汽车也正在加速验证中,该款产品已具备自动泊车入位、自动转向与跟车、高速变道、行人识别等功能。
统计显示,10年来,东风累计投入研发资金957亿元,获奖数量位居行业第一。尤其是最近5年,公司专利申请量合计766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合计982项,专利申请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东风自主研发的东风风神E30纯电动轿车上市。该车获得各类专利102项,制定标准20项,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工程重要成果。
2016年10月份,东风A9在“中国车年度大选”中获得最高奖��年度车型大奖。东风A9项目总工程师王小川告诉记者,针对国产车普遍存在的“槽点”噪音问题,设计团队通过4年攻关对30多处噪音源展开优化设计改造,终于打造出静音座舱,让A9的内噪降至同等车型最低。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东风科技人员已达2.2万余人,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6.1%,远超国家评价体系要求的3%。同时,东风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院校及华为、宝钢、中国普天等大型企业集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东风自主研发综合能力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到2025年,公司整体研发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一些代表发展趋势的关键技术领域要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面对未来,东风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绿能+智能’是赢得这局棋的关键。”竺延风介绍说,绿能战略包括绿色材料、绿色动力、绿色制造;智能战略要围绕汽车本身的智能网联展开。围绕两大技术战略,东风在未来5年至10年将重点发展包括动力总成、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在内的10大领域。
智 能
日前,记者在东风汽车公司旗下神龙汽车公司成都工厂焊装车间看到,占地面积约10个足球场的车间俨然就是一个“机器人王国”:442台各种机器人都在忙碌着,所有点焊、弧焊、激光焊、螺柱焊、涂胶、包边、铆接、部件搬运等“重活、累活”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完成。焊装分厂厂长孙继胜介绍说,除442台机器人外,车间还有另外一个“撒手锏”��六面体转台设备。“原来生产1个车型要建6条生产线,现在1条生产线就可以生产6种车型。”孙继胜说。
在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记者看到的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作为国内商用车行业标杆工厂,该厂广泛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出设备组网、生产调度、总成上线扫描、零部件集配4大信息子系统,实现与生产进度联动的设备工艺参数设定、设备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管理、设备实时数据采集等自控功能。
近年来,东风一方面加快“智能化”工厂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加快智能产品和智能技术研发,以打造数字化智能汽车生态圈为目标,促进网络基础平台、工业智能化体系及互联网运营平台的融合。
作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两大主流方向,“智能”与“绿能”是先行技术的代表,无人驾驶则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风向标。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相关工作,目前已经掌握无人驾驶车辆自主控制层面的技术。在主题为“跨越险阻2016”的地面无人系统挑战赛中,无人驾驶版东风风神AX7完成共计15千米的越野道路行驶,综合成绩在99台参赛车辆中排名第6位。
在东风“互联网+”的整体战略构想中,研发智能汽车是首要任务。2014年,东风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电子、智能汽车、IT/ICT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跨界合作。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介绍说,东风将与华为在工业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化制造体系。
“具体来说,实现该体系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共同开发Windlink产品和服务;第二步是共同规划互联互通的车联网产品和服务,实现车辆互联的智能化;第三步是共同研发智能汽车,通过辅人阶段、拟人阶段和共生阶段最终实现具有‘情感’的智慧汽车。”刘卫东说。
此外,东风还与一汽加强汽车智能制造合作,研发新一代快速充电技术、新一代汽车材料等;与互联网运营企业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汽车领域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线下4S店优势,把汽车服务向汽车金融、二手车、汽车租赁等应用领域延伸,逐步打造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汽车应用生态圈。
绿 色
对于东风来说,十堰是发展基地、创业之源。但对全国百姓而言,十堰代表着南水北调的起点、润泽中华的源头。一个地域,两种角色,东风深知,深入贯彻落实“绿能”战略,推动企业从“绿色制造”迈向“制造绿色”不仅代表了企业本身转型发展的方向,更是服务“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重要保障。
为此,东风以十堰西城工业园区为示范点,积极探索工业污水集中治理的管理创新模式。统计显示,最近3年里,东风有15家工厂及子公司密集入驻十堰工业新区。为保证水质的安全,东风明确要求入驻单位必须实现再生水回收再利用,并达到“零排放”园区标准。
为提升废水处理效果,东风在十堰工业新区实施工业废水集中治理及中水回用项目,确立了“分类收集、集中治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再生水统筹回用”的整体建设规划,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选用在机械加工行业应用成熟的DAT-IAT生化处理工艺。
目前,十堰西城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内首个汽车制造行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由于实现了中水回用,东风不仅每年可节约300余万吨水资源,还可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分担压力。
一系列领先技术的成功运用让东风的“生态型”生产制造基地名震业界。统计显示,以2015年为基数,东风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5.62%,COD、SO2排放分别下降7.22%、1.75%。
为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站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东风明确提出,在研发和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力争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5%至18%。
早在17年前,东风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研发项目。2010年,东风又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9个整车平台项目集中立项。从第一台纯电动汽车风神E30到最新的风神A60-EV,东风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一次充电行驶200公里,最高时速130公里的跨越。目前,东风已逐步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技术,构建起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优势。
时至今日,东风已有近百个车型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请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370余项,各类新能源汽车已在武汉、广州、郑州、大连等城市示范运行。今年上半年,东风新能源汽车销售1.77万辆,同比增长84.49%。
竺延风告诉记者,目前,东风公司正在策划编制“绿色东风2020”行动方案,努力构建“1+3”绿色管理体系。其中,“1”代表“绿色价值链架构”,“3”即“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厂方案”。这一管理体系的落实将为东风持续发展插上绿色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