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交出2020年高质量增长成绩单:净利润1.4万亿元 同比增长2.1%
发布时间:2021-01-20
1月19日,国资委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全面介绍2020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彭华岗指出,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改革发展,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年生产经营持续向好。中央企业2020年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近八成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下半年月度收入连续5个月同比正增长,圆满完成“两个力争”目标,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彭华岗表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彭华岗现场回答了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香港经济通通讯社、香港中评社、澎湃新闻等媒体记者提问。30家中外媒体参会。
彭华岗在会上介绍,
2020年中央企业全年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圆满完成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的“两个力争”目标,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产品产销平稳增长。中央企业油、气、电、钢、煤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产销平稳增长。国内原油累计产量同比增长0.6%,天然气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9%;发、售电量累计分别同比增长3.5%和3.2%;钢材产销量累计分别同比增长2.7%和2.3%;原煤产量和商品煤销量累计分别同比增长4.4%和6.8%;汽车产销量累计分别同比增长3.2%和4.7%。
营业收入恢复正常增长。月度收入连续5个月同比正增长。12月当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创历史最高水平。2020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3万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较一季度最低点收窄9.6个百分点。
净利润累计实现正增长。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近八成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有2家企业净利润超过千亿元,4家企业净利润超过500亿元,39家企业净利润超过百亿元。
运行质量重点指标持续改善。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12%,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5%,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人均劳动生产总值59.4万元,同比实现正增长;人均创利14.8万元,同比增长0.5%。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中央企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经济效益走出低谷,稳步提高,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2020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效益先降后追,全年实现正增长。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央企业月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一步一步把净利润从1到4月下降61.2%的最低谷拉升转正,十分不易。
第二,投资和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20年,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投资)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自4月份以来,始终保持正增长态势。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3%,投入强度2.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中央企业承担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第三,降杠杆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到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4.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3年降低2个百分点的目标。其中,带息负债比率37.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负债结构明显改善,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守住了不发生债券违约风险的底线。
第四,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近200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1965亿元,其中电网企业合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约1080亿元,通信企业贯彻落实提速降费等要求,让利约460亿元。石油石化企业全面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下游企业用能成本超过300亿元,为中小企业降本减负,累计减免租金超过75亿元,减免路费超过50亿元。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年启动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在很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第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重大突破性成果。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国有企业普遍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清单,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趋清晰,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第二,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2020年新增22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涵盖了近1.8万名关键核心人才。中央企业集团总部部门数量平均压缩超过17%,人员编制平均减少20%,企业活力和效率得到了明显增强。
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挂牌成立,总规模2000亿元,首期募资707亿元。中央企业实施混改超过900余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有力促进了各类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作用明显。中央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国家管网资产重组完成,去产能、“压减”“处僵治困”取得明显成效,中央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到5级以内。
第五,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历史性突破。“三供一业”和市政社区管理等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这些主体任务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
第六,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显著增强。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有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助力国企改革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违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总体建成。
第七,改革专项工程持续推进。“双百行动”持续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全面启动,“区域性综改试验”拓展扩围,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一大批改革典型,发挥了示范、突破、引领、带动作用。
第八,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政治优势更加凸显。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基层组织政治职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是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将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到今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将更加聚焦重点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更加深入有效,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更加清晰,董事会普遍实现应建尽建,配齐建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圆满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厂办大集体改革等收尾工作。推动商业类企业的公益类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将更加注重激发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各层级企业普遍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末等调整和用工市场化。在具备条件的商业类子企业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积极有序推进关键岗位核心人才激励,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坚决破除“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将更加突出基层创新。深入开展“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行动,鼓励支持“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和深化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等专项工程的企业率先改、大胆试,争当改革标兵、争创改革经验,使改革政策直达基层,让改革成效惠及基层,在基层形成典型引路、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以及全国的国有企业积极按照党中央要求,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
。
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户数占比超过70%,比2012年底提高近20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54%,引入社会资本超过7000亿元。电力、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上市公司已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载体,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利润分别占央企整体的67%和88%。
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混合所有制企业以混促改,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员工持股等,有效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化。近几年,混改在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等方面的效果逐步显现,涌现出一批像海康威视、万华化学、中国巨石等具有示范意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第三,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好地推动了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央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引入社会资本形成的少数股东权益,由2012年底的3.1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4万亿元,占比由27%提升到38%。另外,中央企业对外参股企业超过6000户,国有资本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双向混改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性冠军”企业。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国资委专门组织对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债券风险进行全面排查。从目前排查的情况来看,中央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良好,资本市场认可度较高,债券规模总体合理,资金接续安全可靠,风险基本可控在控。
国资委历来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债务风险的管控,从2017年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第一,分类管控负债率。为了能够控制负债率,国资委专门出台了降低负债率的指导意见,提出11条具体措施,制定了负债率分类管控方案,按照管控线和警戒线实施分类管控,和中央企业逐户签订三年负债率的目标,通过强化监测通报、督促约谈等,推动中央企业严格落实目标。
中央企业的负债率到2020年底是64.5%,实现了降低2个百分点的目标。
第二,加强重点债券风险管控。对中央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重实施分类管理比例限制,严控高风险企业短期债券占比,防止集中兑付风险,严格控制资金投向,严控超越财务能力的投资,严禁挪用资金空转套利。近年来,中央企业没有发生一起债券违约事件。
第三,全面加强高风险业务管控。全面排查金融及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严控对外担保、PPP等高风险业务,坚决禁止融资性贸易。有效夯实了中央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基础,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下一步,将在巩固三年降杠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确保大多数企业负债率保持稳定,高负债子企业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债务风险的底线。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的指导,推动各地方国资委建立债券风险防控、日常监测、重大风险报告等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20年,中央企业顶住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经营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围绕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第一,明确目标,引领全年发展。国资委
年初提出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突出抓好“三稳四保一加强”。“三稳”是稳经营、稳产业链、稳企业。“四保”是保国计民生、保重大工程、保安全生产、保高质量发展。“一加强”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国资委因时因势围绕统筹疫情和复工复产作出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年中又提出了“两个力争”目标,为中央企业全年经济运行引领了目标方向。
第二,细化措施,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为督促中央企业实现“两个力争”目标,国资委印发通知推动中央企业开展提质增效的专项行动,围绕稳产增收、降本节支、瘦身健体、深化改革、风险防范等方面细化工作举措。中央企业持续推动管理提升,强化全面成本对标,严格压缩可控费用,全年中央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同比下降,成本费用利润率6.5%,同比提升了0.2个百分点。
第三,健全机制,全面落实任务。国资委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确保目标、措施与责任的“三位一体”,并给予考核、资本收益等政策支持。中央企业全力抢抓市场增长机遇,努力拓市增收,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在境外业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超过七成的境外项目在持续施工,“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无一停工。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中央企业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多数项目正常开展,特别是“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没有一例因此而停工。
截至目前,
81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超过3400个项
目,成为推动“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的重要力量。在疫情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所在国的人员流动管控、设备物资运输受阻、生产经营活动停止等困难,中央企业海外项目确实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境外防控指导组,建立全天候24小时值班制度,统筹指导中央企业加强境外疫情防控和有序开展生产经营。中央企业也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基础上,稳妥推进项目建设。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全力做好境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战的前提下,推动中央企业同各国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作出贡献。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2020年中央企业推动资金、人才、政策向科技创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实现了一大批技术突破。
第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研发平台不断完善,拥有国内研发机构415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央企业研发人员97.6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29人,2019年中央企业系统新当选院士有18人。
第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等。国药集团率先研制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出恢复期血浆疗法,研发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在国内率先附条件上市。中国建筑承建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超速度建成。电子、通信等企业提出“一网畅行”、“一码防控”等大数据服务,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第三,央企科技创新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央企业在北斗产业、民机铝材、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先后设立了多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组织举办第三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参赛人数2.3万人,征集项目3000余项。中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引领作用,承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3个,建设各类创新平台400多个,形成了像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电科芯云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平台。
彭华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将主动发力、率先行动、谋划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一,要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支撑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点领域的短板环节,加大研发投入,联合行业的上下游、产学研的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分层次、分领域部署一批产业的关键技术、前沿领域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重组,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要在畅通国内循环中发挥骨干作用。进一步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抓住重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强大产业带动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促进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三,要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挥国有资本“种子”作用和国有企业应用场景的优势,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
第四,要在推动更好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示范作用。积极主动与全球各类企业加强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重点项目的深耕细作,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积极研判全球产业链布局重构的趋势,着力优化境外布局,提升境外项目的投资收益水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