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对内外部形势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深入分析船舶工业作为国际化竞争行业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聚焦行业“绿色、环保、智能、深海、极地”新使命、新任务,主动作为,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船海装备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引领行业发展能力越发显现、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增强,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支撑着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建设。
勇担重大科技任务,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船舶工业世界科技前沿和海洋领域重大需求,中国船舶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技自立自强决策部署,聚焦“四个面向”,勇担关系国家根本和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形成一批战略领域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载人深潜装备方面,中国船舶集团系统谋划发展路线图,成功布局三型载人深潜装备研制。“蛟龙”号首次实现我国载人深潜装备自行设计与自主集成的闭环;“深海勇士”号在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配套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奋斗者”号使我国成功抢占深海科技制高点,并在激烈的深海科技竞争中稳居第一梯队……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具备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深海资源开发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技术和装备支撑。
特别是“奋斗者”号于2020年11月1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我国载人下潜新纪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强调弘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载人深潜精神,树立科技创新典范。在充分吸收“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奋斗者”号突破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与集成、快速潜浮与水下航行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深海长寿命稳定供电、密封及动态补偿、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真空预热电子束焊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克服了深渊高压(标准大气压的1100多倍)、高腐蚀性等极端环境下各种挑战,并使用蓝绿激光通信技术在全球首次实现万米洋底4K超高清直播。
在大型邮轮专项方面,中国船舶集团已初步形成了设计能力、工程化能力和基础能力,基本构建了我国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试验验证体系。集聚我国工业领域研发、设计、建造和配套优势力量,中国船舶集团采用工程正向推进和科研逆向验证的方式,突破了邮轮重量控制、振动噪声和安全返港等关键核心技术,有力地支撑着我国大型邮轮的工程化研制。2019年10月18日,国产首制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正式开工点火进行钢板切割,全面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2020年11月10日,国产首制大型邮轮迎来里程碑节点,转入坞内连续搭载总装;2021年12月17日,国产首制大型邮轮顺利实现坞内首次起浮;2022年8月8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外高桥造船开建……这些均表明,中国船舶工业已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同时标志着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双轮”同造时代。
在船用低速机创新工程方面,中国船舶集团突破了100多项关键技术,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建成世界领先的柴油和双燃料机整机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了集仿真设计、先进制造、试验验证、工程应用等多要素于一体的船用低速机研制能力和工业制造创新体系。其研制成功的CX40DF、CX52船用低速机获得了船级社型式认可和工程化订单。同时,还培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船用低速机研制人才队伍,为我国船舶动力发展凝聚了核心力量。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引领船海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船舶集团以持续提升技术供给水平、加快推动船海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目标,不断加强船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高技术船海产品和配套设备自主研制,持续提升我国船海产业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我国船舶工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舶集团具备了3万~40万吨散货船、5万~32万吨油船、1100TEU~25000TEU集装箱船、2万~1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3800~10000车位汽车滚装船、1200~5000千瓦绞吸式挖泥船等全系列船型研发设计建造能力,实现了系列化、批量化。
——在大型LNG船领域实现了船型方案与国际同期并轨。中国船舶集团最新研发的“第五代”17.4万立方米LNG船,快速性能相比上一代船型提升7%,超低温(零下163摄氏度)LNG蒸发率从0.1%/天降低到0.085%/天,能耗指标、环保性能和可靠性均达世界顶尖水平。
——建造的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尤其是拥有“中国元素”最多的23000TEU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首次将水弹性理论应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结构设计与分析,突破了大尺度载荷分析与优化技术,创新性地突破了双燃料动力系统技术,采用了全球首制的MARK Ⅲ型燃料液货舱,能够满足当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综合运营经济性全球领先。
——在科考船领域实现了从深海大洋至南北两极、从综合科考到大洋钻探的船型全覆盖,推出的最新一代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是国际上首艘满足极地规则、具有艏艉双向破冰能力、取得“智能船舶”附加标志的PC3级极地破冰科考船,首次南极科考就在我国南极科考史上创造了考察站点最多、重力取样最长的佳绩。
——在智能船舶方面,核心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推出了全球首艘智能散货船“大智号”、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VLOC)“明远”号、30万吨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新海遼”号、全球首艘智能13500TEU集装箱船“中远海运荷花”号等一系列智能示范船型。
中国船舶集团同时具备主力油气开采装备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形成了涵盖总装研发、设备配套和试验检测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力布局。海底矿产储量巨大,是继海洋油气资源之外又一新的海洋战略资源,发达国家已经在该领域开展“蓝色圈地”活动,即将逐步转入商业开采阶段,我国也急需研制系统的海洋工程装备,抢占制高点。目前,中国船舶集团已经具备了300~5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5万~30万吨全系列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等设计建造能力,承担研制的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采油树在海南莺歌海海域“南海七号”钻井平台完成安装并开启工业化应用,还成功中标了我国首艘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对推动我国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发展、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船舶集团还拥有国内最强的船用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试验验证能力,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例如,推出了自主品牌X92DF双燃料低速机、EX340低速柴油机、ACD320中速机、M23G中速气体机、CHD622V20高速柴油机,并实现批量接单;研制的主动补偿起重机、货油泵系统、高性能电动甲板吊机、1200吨海洋风电起重机、大型船用锅炉等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并实现接单;在船用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装置、B型液货舱及燃料舱等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脱碳系统,获中国船级社(CCS)全球首份船载二氧化碳捕获与存储系统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推出的船舶脱硫系统、船用低压脱硝系统、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与世界同步,并获批量订单。
厚植科技创新根基,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船舶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同时积极提高国际海事事务参与度,国际话语权得到持续提升。
一方面,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培育好人才成长“沃土”,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截至目前,中国船舶集团共拥有36家研究机构,涉及船舶总体、系统集成、动力机电、电子信息、材料工艺、基础研究、试验测试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拥有1家海外研发机构(WinGD)和212个创新平台,其中包括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35个省级创新平台、14个集团级创新平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船舶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现已形成了涵盖国家、地方、集团和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多元投入体系。
另一方面,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重要力量。当前,中国船舶集团已构建了以院士为引领,以高级专家、型号领军人才为带动,以青年拔尖人才为支撑的梯次分明、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了涵盖中长期与短期、个人与团队等相结合的创新激励体系,按照“应给尽给,应做尽做”的原则,全力推进中长期激励做实、落地,力求实效。
近年来,中国船舶集团还坚持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业的话语权,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实现了“量增质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中国船舶集团主导研制的71项国际标准成功发布,主导提出的99项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成功立项,占同期船舶行业国际标准发布总数和立项总数的17%和20%。同时,中国船舶集团还全面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其中,中国船舶集团专家担任船舶海洋领域主要技术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智能航运等21个工作组召集人;担任国际海洋结构物组织轮值主席、国际拖曳水池组织常务委员;担任国际首个电动船舶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积极参与国际海事公约规范制定,提交了国际海事组织温室气体减排、海上自主水面船等60余份重大议题提案,助力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海事业的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
十年科创路,情系深蓝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船舶集团紧密围绕主业实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相继取得新进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船舶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创新放到引领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速船海产品创新研发和制造技术提升,打造高效开放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建设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记 者:郭佳泰
| 责 编:高红梅
| 校 对:方 浩
| 审 核:项 丽/甘丰录